今天是大年初三。这两天,有一件事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,那就是中国男足。在2月1日进行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第八轮比赛中,中国男足1:3惨败于越南队。一下子引发了大量讨论。
也有读者在留言区问我关于这方面的看法。作为一名商业顾问,足球不是我的专业。今天,我就斗胆从商业角度谈谈我自己的看法,试着回答下:怎么才能治理好足球?怎么才能治理好足球?从商业的角度看,这时,球员的利益,和观众的利益是一致的。这种一致性,就叫激励相容。
现在,国内有各种俱乐部。俱乐部虽然也想球员水平提高,但赢球的奖金,并不是球队和球员赚钱的唯一来源,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来源。球队和球员,可以从门票,转播,代言,等等很多地方赚钱。
这时,球队和球员的利益,和观众其实是不一致的。观众想要赢球,但球队要的只是观众的注意力。
注意力就是流量。我靠流量赚钱,又不是靠赢球。
我可以努力赢球,但如果努力了也真赢不了 ~ 那我也尽力了,也问心无愧了。反正,也不妨碍我赚钱。
这就是激励不相容。因为中国人太爱看足球了。
拼命买票看,拼命打开电视看,拼命贡献注意力。这是利比亚,越南这些小国比不了的。女排为什么能打好?乒乓球为什么能打好?很多原因。
其中一个是因为流量少。大家虽然很自豪,但是你买过几次票去看女排,去看乒乓球?没有那么多人看,所以没那么多流量,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俱乐部,没有那么多联赛。最后,也就没有那么多流量红利,球队和球员只能靠真正赢球赚钱。
不用。但是我们也许可以用治理互联网公司的方式,治理中国足球。这些流量,不是踢球水平带来的,是大国流量红利带来的。只有赢球能拿钱。
小赢小钱,大赢大钱。球员还是可以非常富有,所以父母还是会让喜欢足球的孩子去踢球。但致富的唯一办法,是赢球,而不是成为“流量明星”。就像演员赚钱的唯一办法,应该是演好戏一样。
流量明星为什么怕受伤?因为他们靠流量赚钱,而不是演戏。一旦伤到颜值了,流量就没了。流量球员为什么不敢冲撞?因为他们靠流量赚钱,而不是靠赢球。一旦受伤退役了,流量就没了。
为了赢球而奋不顾身,太傻了。流量红利的分配,也许是问题的核心之一。中国人爱踢足球的不多,但爱看足球的太多。这就导致了少数踢球人的大国流量红利,而不自知。
把这部分红利再分配给足球教育,会鼓励潜在踢球人数的增加,和现存踢球人的奋斗。只有改变机制。
足球,也许需要一次互联网规格的治理。
本文关键词:华体会体育官网,“,华,体会,体育,官网,”,怎么,才能,治理,好
本文来源:华体会体育-www.fmyhjkj.com